一是污染源自動監控裝置的設計和產品標準尚待進一步制定完善。例如,江蘇省蘇北某化工園區安裝的COD在線監測儀,平均1個月就有企業報告設備發生故障。
二是自動監測監控設備的主體和用途定位模糊。一方面,目前自動監測監控設備被視為企業的環保設施,而非環保部門的監測設備。另一方面,在線監測數據作為收費、行政處罰和減排核算依據的時候,存在著準確定量和數據合法性的問題。根據國家計量法規定,列入環境監測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器具必須強制檢定。水質污染監測儀已列入目錄,因此,周期性檢定勢在必行,否則,數據就沒有合法性。目前,由于計量部門缺乏相應的資質、技術,對此開展年檢的不多。

四是日常環境管理與自動監控存在脫節現象。由于缺乏強制使用自動監控數據的措施,很少有人在環境統計數據、核查排污費、審批建設項目前查看自動監控的數據,日常工作與自動監控存在脫節現象,污染源監控的數據只有主管這項工作的人員在關注,導致環境自動監控效果有限。
自動監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積極推進。筆者以為,破解污染源自動監控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措并舉。
明確管理主體,改革運行體制。將在線監測儀作為環保部門的監測設備,而非企業環保設施,應由政府投資、管理;把環境監測部門作為建設和管理的主體,對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審核和質控,對有效的數據出具監測報告,環境監察部門和其他部門是信息和數據的使用單位。

完善運行機制,共享信息資源。建設扁平化環境監控系統:一是監控現場的數據向各級環保部門發送;二是各級監控平臺的數據能同時為平行部門甚至是上級和公眾服務?,F場監控數據向基層環保部門及上級環保部門發送,可以解決基層監控中心和上級監控中心數據不一致、數據有延時、數據被篡改的情況,同時現場數據按HJ/T212標準向國家發送數據也可以解決符合國家規范的問題。同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統一污染源自動監測裝置數據傳輸技術標準和報送格式,使數據信息共享,減少資源浪費。
強化績效考核,嚴查違法行為。各級環保部門要圍繞“有沒有”、“準不準”和“用不用”3個層次,開展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的績效考核?!坝袥]有”就是數據完整不完整,是基礎的評價指標?!皽什粶省卑?方面的工作:一是現場儀器儀表監測的數據與企業實際排放是否相符;二是現場儀器的數據和基層監控中心能不能對得上;三是省級監控中心的數據與基層監控中心的數據是否一致。要將環保部門人工監測的數據、企業排污申報的數據和自動監控的數據進行比對,發現環境自動監控平臺上數據異常的排污單位。環境自動監控系統雖不能完全杜絕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但是足以增加企業的違法難度和成本,使企業違法行為更容易暴露?!坝貌挥谩眲t是環境自動監控的終極目標,是說清楚污染狀況的關鍵。若企業故意弄虛作假、調低數據或私設排污暗管偷排,環保部門必須追究企業的責任。